3/7 元陽梯田 - 元陽縣城 30K


早上鬧鐘還沒嚮,旅館裏已是人聲鼎沸。等到我要出門,原本停放的幾部遊覽車早已駛離一空。看來去多依樹看日出是這裡的必遊行程。到的時候,天早已大亮,只是太陽還沒從山頭上露臉。與其說看日出,不如說看日出時的梯田。照例,好位子早就被專業相機腳架佔滿,要拍只能插空檔。觀景台是木頭棧板,走路時要輕一些,要不然就會有專業攝影師報怨你的振動影響到他的作品。和達壩、老虎嘴一般,這裡雖然可以俯瞰整片的梯田,可是距離太遠。對我們這種極不入流的相機(手機),簡直是一大侮辱。照一、兩張就可以收工。要看細節,回家慢慢裁吧。照了半天,覺得無趣。既然遠的不行,那我走近一點拍總可以吧。於是我順著觀景台旁的小路往下走。費了好大功夫才到梯田邊。可是這時又太低了,視野不夠好。只好再沿著田梗往前走。走在寬僅三、四十公分的田梗上要考驗你的平衡感,稍一失足,你就會變成個泥人。而走在梯田裡就像在走迷宮,路是錯綜複雜。邊走邊拍不知走了多久,我居然走到了哈尼族的小村莊。這村莊的房子早已陸續翻新,不復古早風味。雖有幾棟號稱的蘑菇房(哈尼人傳統房子的暱稱)。一看就知道是在屋頂加個茅草蓋,作作樣子。可是這裡一些農家該有的特徵一樣也不少。有耕牛,有滿地跑的雞、路上不時出現的大坨牛糞,與有人不小心踩到牛糞所留下的痕跡。其實有沒有照到美美的相片還在其次,這一趟梯田農家之旅還挺愉快。






 


日出前的多依樹梯田



日出




 



 


日出後的多依樹梯田









走下梯田的景觀


 






哈尼族的村莊


 



賣雞蛋的小姑娘。我向她祖母買了個蛋才好名正言順的拍照。


 


回來的路上和彝族的司機大哥聊到哈尼人。與我觀察的結果相符,哈尼族是很溫和的民族,不擅作生意,是個老老實實的務農民族。這時我的思緒一下飄了老遠。


當年哈尼族的先祖可能是一群淡薄名利、與世無爭的人。為了避開外界的紛紛擾擾,翻過一個高山又一個高山,終於找到這片人間淨土。他們辛勤的一代代開闢梯田並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外面的戰亂、改朝換代對他們起不了一絲絲影響。這裡是他們的世外桃園,歷經千年而未曾改變。可是近代文明的來臨,路直接開到他們的村口。不但帶來新事物,也帶來了一批批的觀光客。他們的日子不再平靜,也無法與世無爭。可是他們的傳統也沒有教他們如何去競爭。他們該何去何從?如他們的先祖能預知千年後的現在,他們還會選擇這一條路?


經過勝村時,當地正在趕集。所有的車子只能緩慢的移動。而我則趁機從車內偷偷的拍著路旁的人們。在雲南的鄉村,少數民族婦女穿著傳統服裝是很普遍的事情。我雖很想拍下各民族的服裝以為紀錄,可是不大方便相機拿著就照。在徵求對方同意時也常吃閉門羹。可是我看到此時集市上的觀光客,有許多人是毫不留情的想拍就拍。甚至我看到兩、三台相機同時對著一個抽水煙的老頭招呼過去。而那些被拍的對象往往是面無表情,不知是無奈還是不知所措。看到這些,實在感到心酸與不忍。





 


市集上的人






路上的梯田


 


中午依司機的建議,到龍樹壩梯田去。路是僅容一輛小車通行的土路。一路搖搖晃晃了半個小時到了村口,司機還不知道觀景點何在。問了幾個人才終於找到路往上爬。這一帶梯田面積不大,也少有觀光客,一些沒人種植的梯田也就懶的放水。所以完全沒有之前所見的壯觀景象。可是好處就是非常貼近實地,而且水旱夾雜也別有景色。司機一直鼓吹我傍晚再去一次老虎嘴,他說天氣不同,景色也不同。不用了吧!那是對專業攝影師說的。


 






龍樹壩梯田


 


下滑回縣城的路上,居然碰到個真的老外,騎著部比我更裝備齊全的單車。這位老弟在北京工作,趁著工作轉換出來騎車。他從南寧出發沿著中越邊界一路騎到此地。還要往麗江方向去。看來愛玩的人想法都差不多。我也注意過中越邊界那條長長的路,那是可以從廣西一路騎到雲南,所經過的都是少數民族地區。之前還在想真可以走嗎?沒想到居然有人真這麼騎了,而且還被我在路上碰到。這個世界還真小。



老外提議互照。這就是互照的結果。我沒照到他,他也沒照到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ahuei_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