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秦關蜀道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5/5 廣元 - 劍門關 65k

 

 

李白的名句 "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 ..." 指的就是劍門關一帶。今天的目標就是劍門關,一個非去不可的地方。

 

廣元所在的盆地很大,所有河流都往這裡匯聚流入嘉陵江。沿路都是河,三不五時要過橋。想早點到劍門關加上沿途也無甚可觀就盡量趕路。

 

 

 

廣元

 

 

 

 

 

 

聽前天的車友說往劍門關的路很陡,因此早有心理準備。果然過了劍閣縣城後馬上就爬山,是有點陡但也只類似寶二水庫的坡。對台灣來的人來說,在大陸要碰到真正的陡坡還真不容易。沒爬幾下就到了劍門關景區的北方入口。

chiahuei_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5/2 勉縣 - 寧強 87k

 

昨晚下了一整夜的雨。雖然擔心著今天走不走的成可是依然一夜好眠,來大陸以後還不知道睡不好是啥滋味。早上起來雨已經若有似無,那就走吧。天氣很冷才十度出頭,和兩三天前動輒三十度實在差太多了。

 

 

還沒出城就看到馬超墓,整修沒開。對馬超我沒特別感情也沒把這裡當目標,照個相表示來過就夠了,今天的目標是陽平關。

 

 

 

 

陽平關在蜀漢時期可是鼎鼎有名的。它正好在金牛道和陳倉道的交會點,可說是入蜀的咽喉。當年蜀軍在此部下重兵及儲存大量的糧草。如果當年不是蜀軍莫名其妙的丟了陽平關(連鍾會都覺得莫名其妙),鍾會沒有那麼容易進入四川,也不會有後來鄧艾偷渡陰平古道奇襲成都的事。所以蜀亡的關鍵就在於此。如此有名的地方在網路上可以輕易查到現在的位置,卻沒有任何旅遊資訊介紹,想來當地已片瓦無存。我開始的想法只是到當地看看四周環境,想像一下當年景象就心滿意足。

 

沒多久就到了從陽略縣來的公路(此即陳倉道)交叉點,古陽平關就在這一帶。 一 看左邊田裡還真立著一座城,那不就是陽平關嗎! 這真是此行最大的驚喜。

 

這座城(應該說是一長條含著城門的城牆)當然是這幾年修的。可是很奇怪,路上既無指示,現場也沒人收票沒有解說,就那麼一座城矗立在田裡。不知道這裏是不是大陸專家考證過的地點,但從四周的環境來看可信度很高。

 

第一 它的確位於兩條古道的交會點

 

第二 出了這裡,國道G108(金牛道) 就進入狹窄的山谷,這裡的軍事重要性可想而知。

chiahuei_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29 寶雞 - 鳳縣 106k

 

 

 

 

今天要沿著陳倉道爬上秦嶺到鳳縣,里程超過100公里、爬升超過1000公尺,有點硬。

 

寶雞古稱陳倉,位於關中平原最西面,自古就是交通要衝軍事重地,出了城區不久就可感受到這點。就像個喇叭,越往秦嶺方向騎,兩面的山就越來越近越高聳,一直到了大散關,山谷的寬度只剩幾十米。怪不得大散關名列關中四關之一,果然險要。現在的大散關只剩下一個位置和一個收費的文物館,不見當年肅穆的樣子了。

 

 

 

路旁都是泡桐

 

 

 

 

大散關很窄的山谷

 

chiahuei_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26 周至 - 鸚鴿鎮 98k

 

最早的計劃,今天就應該直接騎到寶雞,中間順路去五丈原。後來看時間夠、路也通,就改成到了五丈原之後走一段小路接上眉太線往太白方向騎,夜宿桃川鎮,第二天再上太白縣城後往寶雞。昨晚還在想趕一點路,說不定可以直接到太白過夜,誰知道…

 

前幾天上午出發時都還有些涼意要一直到中午才熱,可是今天一出門就已是大熱天的感覺。位處人口稠密的關中平原,路旁雖有農地,可是到處是住家、路上車也多,實在沒啥可看,只有趕路。

 

 

 

農地

 

 

 

關中平原上居然還有窯洞

 

 

 

 

chiahuei_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23 漢中 - 洋縣 69k

 

從今天開始要連騎五天、翻越秦嶺兩次途中都不再碰到大城市,不禁珍惜著在漢中的舒適與悠閒。

 

到洋縣只要55公里的平路,不急著走。九點才起來用早餐,挑的都是西式食物像生菜沙拉、麵包、麥片等,實在吃膩了包子饅頭和全是辣椒花椒味道的菜。

 

一如預期,騎出漢中沒幾公里就是一幅平原農村景色。種滿滿的農作物以油菜花為主。這時油菜花季節早過,可是宣傳中國最美油菜花田的標語還捨不得拿下來。早就知道趕不上看油菜花。這也沒辦法,花季時太冷不適合騎車。對此我也不遺憾,明年春天打算騎的地方才是中國最美的油菜花田。

 

 

 

漢中平原風光

 

 

 

 

剛開始是寬敞的四線大道,路的單邊種著高大的柏樹,怪的是有時樹在右邊有時在左邊並不一定。從樹的高度來看應該是幾十年以上了。我猜原本兩邊都有,可是後來路擴寬時只好砍去一邊。為求平衡,有時右邊有時左邊就成了現在這樣。過了城固之後,路變成了兩線道,果然兩旁都長著高大的柏樹。

 

 

chiahuei_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21 光霧山 - 漢中 75k

 

 

 

現在最痛恨的就是吃早餐,沒有食欲偏偏非吃不可。今天早上吃的又和昨天一樣 - 炸醬麵,那有人早上只賣麵而且只賣炸醬麵。

 

一開始就要爬山,明明不陡可是大部分都要用小盤騎,是車壞了還是我累了? 那就慢慢騎吧,我是跑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有動就好。前面幾公里沿著焦家河往上爬,河谷依舊美麗、水依然清澈。焦家河就是閬中那條美麗東河的上游,要是有一條路沿著焦家河東河而走不知有多好。

 

 

 

 

路上的焦家河

 

 

 

今天的功課作對了,騎了十多公里就到了秦關蜀門 - 四川陝西的交界。騎了十天、八百公里,我終於到了陝西。

 

 

從四川看過去是秦關

chiahuei_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4/18 巴中 - 南江 80k

 

 

 

來之前對巴中往北走到漢中這段路是頗有期待的。一則這段路是古米倉道,一路沿南江而上,山水風光可期。二則網上也有人描述,評價頗高,可是還是有些事沒想到。

 

昨天看到南江那泥黃的河水我猜測應該是上游在施工所致,過了工地之後,河水應該可還其本來面目。果不其然,騎出巴中不久就看到一座高聳的大橋跨江而過,這應該是新建的漢巴高速。再騎了沒幾分鐘又看到一座大橋,這回看起來像鐵路用的。本以為就這些了,沒想到在往後的二十幾公里路上,我看到了超過十座的大橋而且江對岸到處在施工。實在不懂,蓋高速或鐵路為什麼要來來回回的跨江呢!

 

 

一路都在施工

 

 

 

 

 

 

chiahuei_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15 閬中古城

 

昨晚九點就睡一早醒來已是八點。昨夜下過雨,地上還是溼答答的。想起車子是停在保安室外一定淋雨了,早飯還沒吃就趕去看,車居然不在!!! 原來他們早把它移到監控室了,它的待遇還挺不錯。

 

 

一早的江景

 

 

 

 

 

 

 

 

早上先去逛了一下古城。人很少靜悄悄的,偶而會看到一些住在古城內的人們,從巷內吊掛的衣服和屋內傳來的吵雜聲我知道這個古城是實際的被生活著。在去桓侯祠的路上先看了幾個大院,說大院實在言過其實,那只是些尋常人家的院子罷了,唯一值得提的就是還保持著原貌。

 

 

chiahuei_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10 出發往成都

 

 

 

 

 

 

 

 

順利的飛到成都入住旅館,這時已快兩點。先找了家麵店填飽肚子再說。剛到大陸深怕腸胃不適,就點了碗排骨麵心想 ”這應該很清淡吧”。桌旁一對情侶的女生邊吃邊喊辣,那碗麵烏溜溜的,大蓋是炸醬麵。正慶幸我沒點這道時我的麵也來了。天啊,只見一糰麵就泡在一整碗辣油裡,四川人都是拿辣油當湯的啊!

 

 

 

 

回到旅館就趕緊組車,照例的又是一堆圍觀的群眾,我也終於發現五星級飯店和三星級賓館的差別。在廈門的五星級酒店,那些門房們不只看還急著幫忙。而今天這個三星賓館的門房則是只動一張嘴,懷念住五星級飯店的日子。

 

 

 

賓館對面就有捷安特,我輪胎打氣的活就可以省了。雖然沒有台灣的光鮮亮麗,可是服務依舊,打完氣問及打包的紙箱,他們的答案是 ”隨時都有 就算沒有也可以當場拆一個”。天啊 這服務也太到位。 下回我安排行程時就不用拘泥於來回要在同一地點,只要有捷安特就成了。

chiahuei_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福建土樓回來以後,幾乎每個人都會問我 再來要去騎那裡”。 其實早在去土樓之前我就有了答案-四川。為什麼? 因為我是個三國迷。高中第一次讀三國演義,之後每隔幾年我都會再讀一次,算算到現在讀了也不下六七次了。當然還不到滾瓜爛熟的地步,可是該知道的我也都沒忘。

 

 

在諸葛亮的時代想從四川打進關中(指現在的西安一帶)要先越過大巴山脈進入漢中平原之後再翻過秦嶺才到的了。(越過了秦嶺這道天險之後還有另一道天險等著諸葛亮 渭河) 越過大巴山脈的路有米倉道和金牛道 (1) 。而越過秦嶺的路就比較複雜,主要有四條,由東向西分別是子午道、駱谷道、褒斜道和陳倉道。當年諸葛亮和司馬懿對對峙的主要地點就在褒斜道和陳倉道一帶

 

 

我的計畫就是從成都出發走米倉道到漢中,然後由駱谷道翻越秦嶺入關中。到了寶雞之後再回頭走陳倉道回漢中,此後就一路循著金牛道騎回成都。全程耗時一個月,若連逛街找路的里程算在內,我預計會騎到兩千公里左右。

 

 

 

以下是我的詳細計畫和時間表

 

 

4/10 出發往成都

 

 

4/12 – 4/17 成都- 巴中  456公里

 

 

chiahuei_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